手機版首頁進場圖片

科技發展=人類失業? 華爾街日報:只是工作型態的轉變

2016-12-12

科技發展=人類失業? 華爾街日報:只是工作型態的轉變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網路)

 

今年台灣所舉辦的各種科技相關展覽,各家廠商紛紛釋出新的智慧機器人,能夠陪伴幼兒、代替父母看護家中死角讓小朋友免於危險;可以代替店員招呼客人、點餐,讓許多人想到「是不是機器人要來搶我的工作了」?史蒂芬霍金也曾經投書英國衛報表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會搶走中產階級的工作,加深階級度對立。但也有人抱持樂觀看法,認為「工作與自動化技術只會一起成長」,不必過度擔心。

 

華爾街日報撰文引述許多專家觀點指出,近期人工智慧的發展大部分應用在少數領域,讓人類可以擺脫繁瑣的工作,轉換到其他新領域,所以面對人工智慧的代價,不應該看成大量失業,而是轉換工作,因為人類不斷在進化,工作也一直在改變。

 

自動化與發明增加的生產力只會帶來更多財富,更便宜的商品,增加消費者支出能力與最終創造更多工作機會。麻省理工的勞動經濟學家David Autor指出,綜觀整體經濟,機器並沒有這麼偉大,另外,波士頓大學經濟學教授 James Bessen 指出,自 1970 年代發明 ATM 以來,美國的銀行櫃員增加一倍,因為廣設ATM之後,銀行分行規模雖然縮小,但開更多分行,加總僱用更多櫃員。

 

科技發展=人類失業? 華爾街日報:只是工作型態的轉變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網路)

 

此外,受科技影響最深的幾個產業,從醫藥到管理顧問,雇用人數增加最多,專家們認為這是機器與人類是高度互補的關係,但是這樣的工作型態轉型也造成一些不良影響,消失的工廠工作轉到服務業,需要高度專業化的工作,如醫生與電腦工程師薪資更高-富裕階級的愈來愈有錢,中產階級薪資停滯。

 

專家認為,之所以會讓人誤以為科技越發展將會壓所工作機會的原因在於,人類的轉換升級跟隨不了科技的變化。人類有進化的本能,有追求新技術的慾望,政府有必要加緊腳步,緩衝科技的衝擊,並訓練失業勞工,創造一個讓人民有競爭力,且專長有地方發揮的環境,是現代政府最急迫的任務。

 

科技發展=人類失業? 華爾街日報:只是工作型態的轉變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網路)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