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首頁進場圖片

22 歲台灣大學生的北京之旅:我在微軟加速器的日子Part.4

2016-07-17

 

作者介紹:Jimmy Tsao,一個對創業充滿熱情的台灣男孩。在台大主修人類學,熱愛旅行、電影、網路、科技與研究人群。2014年2月提著行李離開台北,以交換學生的身分來到北京大學學習。來到北京之後致力於理解當代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創業文化,目前在微軟創投加速器實習,夢想是結合人類學知識與科技,為人們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22 歲台灣大學生的北京之旅:我在微軟加速器的日子Part.4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台灣的年輕創業者該何去何從

隨著來到北京進入加速器實習的日子漸久,我也愈來愈了解北京的創業生態。原本我以為我對北京的創業生態已經了解夠多,沒想到這個 90 後年輕人只花了一分鐘就拿到百萬投資的故事還是讓我看傻了。在台灣,這種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即便已經擁有了成型的產品與無懈可擊的團隊,台灣的新創團隊仍然很難在非常早期的時候就拿到早期投資,更不要說會發生那種只拿著一個想法就拿到天使投資的故事。

 

在來北京之前,我曾在台灣一家在做旅遊行程電子商務的新創企業實習了半年。在實習的那半年,我隨著公司經歷了一段原先產品失敗,pivot 重新找尋方向,最後再到成功找到商業模式的過程。當時的我作為新創團隊成員的一份子,時常感受到在台灣創業的不易。而在來到資源豐富,創業生態與產業已經相當成熟的北京,並親眼見證一分鐘拿到百萬投資的故事後,更讓我強烈感受到台灣創業資源的匱乏。

 

五月中旬,台灣工研院與台灣雲端運算協會帶著六家新創團隊來加速器參訪。當天我們請了加速器內的唯一一家台灣團隊-活動通的 CEO 羅子文來就台灣團隊在大陸的發展狀況為題進行主題演講。在談話的過程中,他和我們分享在中國創業與在台灣創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市場規模,中國由於市場巨大,創業者們大多具有很強的成功欲望。相較之下,台灣的創業者時常會被台灣本地的小市場所侷限,往往只願意做台灣市場,而無法走出台灣。

 

聽完羅子文的分享後我非常感同身受。在大陸,創業者們不僅有市場、有政策、有成熟的投資環境,更有整條完整的產業鏈。反觀台灣,台灣的創業者們不但很難拿到早期投資,也缺乏相應的服務機構與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們的教育與社會制度,也不鼓勵年輕人挑戰與創新。在台灣每當我向別人提起我想要創業的時候,我更常聽到的是「別做夢,你應該先去工作幾年磨練磨練」,而非「我欣賞你的熱情,大膽去創業吧!」。

 

 

22 歲台灣大學生的北京之旅:我在微軟加速器的日子Part.4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後記:該走,還是該留?

在 Rahul Sood 首次來訪中國的第三天,我們團隊與他一起共進了晚餐。在吃飯的時候,Rahul 要我們每個人都分享一個只有自己知道,但別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輪到我的時候,我告訴大家我非常擔憂我的未來,因為在兩個月後我就要離開北京,回到台灣工作,雖然我一心想要創業,但台灣創業的環境並不好,資源也不多,政府也不鼓勵年輕人創業,因此即便我現在擁有一個很好的想法,我也很難相信自己能夠在台灣創業成功。

聽完我的分享後,Rahul問我,既然在台灣創業不易,那何不留在中國創業,而非得說一定要回台灣創業不可呢?我告訴他,因為我覺得台灣雖然創業環境不好,但還是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所以我想要用我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雖然認同我的理想,但Rahul還是建議我先留在大陸工作,或是直接在大陸創業,等到成功後,再把大陸的創業經驗帶回台灣。

 

在加速器實習兩個多月下來,我不僅藉由實際參與的方式理解了北京的創業生態與特別的商業模式,也藉由與創始人們的日常接觸當中,了解到了許多創始人們背後的創業故事。在加速器實習的這三個月,其實是一趟為自己加速的旅程。寫到目前。距離我結束在北大的課程只剩下兩個禮拜的時間,而加速器這邊要我留下來做投後管理,也有不少新創團隊希望我加入他們團隊,雖然目前我尚未決定是要留在北京,還是直接回台灣創業。但很肯定的是,未來我一定會在台灣創業,並到北京發展。希望在可見的兩三年內,我能夠帶著我的團隊與商業計畫,回到微軟創投加速器作 Pitch,再次為自己加速。

 

資訊來源: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