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首頁進場圖片

想當世界第一 小米憑甚麼?

2014-11-26

想當世界第一  小米憑甚麼?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京東國際業務部是採購全球商品,面向全球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及優質用戶體驗的電商平臺」,這是東哥四月份參與京東國際業務部制定新的國際化戰略規劃寫下的報告文字。終版的時候好像被刪除掉了,於京東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國內的供應鏈資源,向海外輸出產品。

 

 

在剛舉辦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雲說阿裡巴巴過去十五年,幫助中國的中小企業,接下來要幫助全世界的中小企業。過去十五年,是服務中國的消費者,而接下來是服務于全球的消費者。

 

 

馬雲說的,和東哥在京東國際業務部戰略規劃上的觀點是一致的。移動互聯網大潮下,新一輪全球化拉開了帷幕。就如馬雲所說的:你的眼光看到一個省,你 做一個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中國,你做的是全中國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你就有機會做全世界的生意。所以阿裡巴巴開始在全球搭建電商基礎設施, 物流解決方案,支付解決方案,以及新的商家生態體系!這個過程會很長,三五年,或者十年以後才能看到大富大貴的效果。

 

 

當然了,這些都是BAT等大公司的機會,實際上對於更多傳統製造業,更加關心的是在這次移動互聯網大潮,電子商務的世界浪潮中有什麼機會!如何通過 電子商務直接把商品賣給海外的個人用戶,避免被管道商壓榨。如何通過社交媒體平臺,打造自己的世界品牌,而不只是簡單的代工生產。

 

 

 

對於雷軍,當然是要做世界第一智慧手機。

 

 

 

雷軍說:未來5-10年小米可能成為世界第一的智慧手機公司,而蘋果高級副總裁斯維爾回應: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不會那麼簡單。雷軍則引用的馬雲在紐交所籌資活動上的名言:「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論壇上,雷軍與蘋果高管之間的一段對話,讓人深思,萬一實現了呢?到底有多少可能?

 

 

這個月初在深圳出差,正好接觸了幾個跨境電商的朋友,知道小米配件在韓國也賣的非常好,一個月出貨量在十幾萬隻以上,而且定價也高出國內近一倍。因 為韓國市場相對排外,而且韓國又是三星的大本營,小米在韓國取得的業績的確讓人驚奇。另外一個案例是今年上半年剛出道的oneplus手機在美國矽谷賣的 很火,一機難求,甚至在並沒有發售的俄羅斯也賣的不錯。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中國的消費品牌走出國門碰的頭破血流,真正能夠在海外立駐腳的很少,而在消費 電子產品的今天,中國更多的品牌「輕而易舉」的走出了國門。

 

 

無論在哪個國家,窮人總是大多數,而蘋果服務於20%,甚至更少的客戶,而小米定位服務于另外並不富裕80%的人。所以我認為,小米成為世界第一手 機公司,至少是銷量上的第一手機公司並不意外,甚至是在三五年內就可以預見的大概率事件。中國產品也許在品牌上沒有競爭力,但是過硬的商品,通過高性價比 還是可以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從中低端用戶需求切入,就如當年日本、韓國的汽車企業的國際化歷程,借著海外戰爭石油危機,也是從高性價比突破。

 

 

中國擁有全球最好的生產供應鏈基地,比如手機中60-70%都產自中國,而經過了三四十年的技術沉澱和創新,在某些領域的商品製造已經是全球最佳。中國品牌輸出,是未來三五年,數十年裡必然的事情!而國際化,是接下來電商最大的一個機會之一!

 

 

麥肯錫本周發佈的一個報告:去年,中國製造業的人均生產力(productivity per worker)已經增長到每位工人5.7萬美金,這是馬來西亞的兩倍,是泰國兩倍以上,印尼的四倍以上,越南的15倍以上。儘管這三十年裡中國進步非常 大,但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如果與美國、德國和新加坡這樣的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人均生產力只有它們的三分之一左右。這些差距並不是來自員工的勤奮工作,而是而是說中國生產的東西的價值有多高,或者說「被認為」的價值有多高。這種差距來自品牌的差距,中國出口商品,而歐美出口品牌。中國如果想縮小與歐美的差距,就必須打造出更 多中國品牌。傳統通路的遊戲規則,已經被歐美企業把持,而互聯網為中國企業打開了新的一個窗戶。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而且還要走向中國的全球品牌!

 

 

胸懷世界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