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首頁進場圖片

谷歌VS亞馬遜 零售業的未來之戰

2014-11-09

谷歌VS亞馬遜 零售業的未來之戰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在零售業,有一場風暴即將來臨。谷歌和亞馬遜,一個搜尋引擎,一個電商平臺,看似發展方向完全不同,卻與商品銷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什麼力量將兩家公司捲入到未來零售業的爭奪戰?電子商務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歌依靠廣告盈利,它的很多廣告其實距離完成商品和服務銷售只有一步之遙,而亞馬遜所擅長的正是商品銷售。當人們開始在谷歌以外的地方搜索商品資訊時,實際上已經直接威脅到了穀歌的利益。

 

 

在最近的一次調查中,分析機構SDL詢問人們購買節日禮物最常去的3個地方。“線上搜索”占到了45%,與去年的49%相比有所下降。與此同時,亞馬遜這個購物管道更加流行,比例從31%躍升到37%。

 

產品清單廣告的點擊率通常比一般文字廣告高出21%,因此,當亞馬遜的商品搜索份額更高時,將會給穀歌帶來嚴重的威脅。

 

亞馬遜的崛起

15年前,亞馬遜發佈了線上商品銷售業務,並逐漸將自己的電商基礎設施開放給協力廠商賣家,從線上零售商轉變成電子商務平臺。截至2013年末,亞馬遜平臺上賣家總數達到了200萬,這些賣家的商品與亞馬遜自營的產品一同出現在搜索結果中。實際上,現在亞馬遜有40%的商品是來自協力廠商賣家的

 

亞馬遜平臺上協力廠商賣家的商品占到了40%,亞馬遜向這些商家收取的費用占到其總收入的20%。協力廠商賣家商品的銷售大多來自亞馬遜網站內商品搜索,而不是歌搜索。

 

谷歌搜索的導購作用

亞馬遜是一家巨頭,但是也面臨著麻煩的公關問題:人們喜歡網購的便利,但也有很多人擔心亞馬遜模式會嚴重損害線下實體店鋪。谷歌可以抓住亞馬遜的這一弱點好好利用。

 

谷歌與亞馬遜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自己並不是零售商,不直接參與交易(Google Play是個例外,在虛擬產品方面與亞馬遜等其它公司競爭,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銷售產品),而是通過廣告將消費者引導到其它商家獲利。

 

人們不把亞馬遜看作搜尋引擎,但是如果你要找想買的東西,你通常不會僅僅在亞馬遜上找。

他們顯然更關注交易方面,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他們也在回應用戶的問題和搜索,與我們所做一樣。

 

投向當地語系化的大量資金

線上購物已經出現20年了,人們上網的方式已經不再局限於桌面端,實體銷售和虛擬銷售的結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密。

 

智慧手機的爆發增長為移動搜索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預計到2015年,移動搜索的總量將會超過桌面端。在美國,穀歌佔據了桌面端搜索67%的份額,而在移動端市場份額是83%,但穀歌並沒有安於現狀,他們現在正在摸索如何利用移動端的搜索流量更好地實現自己的零售戰略,如何更好地向本地的商場導流。

 

谷歌的願景是“組織全世界的資訊,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他們在購物方面更加關注背後的資訊也是順理成章。商家向穀歌支付廣告費,使得消費者通過谷歌能夠更容易地找到心儀的商品,而且消費者購物時也很清楚自己究竟是從誰那裡買的東西。

 

亞馬遜的移動策略卻恰好相反,其推出的Fire Phone帶有Firefly識別技術,當你在實體店看到一件商品時,只需輕鬆一掃就能找到亞馬遜上對應的商品。此外,亞馬遜還推出了另一款家用硬體產品“Amazon Dash”,通過語音或條碼掃描就可以找到相關商品。Firefly和Dash是亞馬遜平臺的延伸,將亞馬遜的業務拓展到了線下店鋪銷售。

 

這些工具清晰地展現出了亞馬遜作為一個電商平臺的戰略定位。亞馬遜向協力廠商賣家開放自己的交易平臺。當你在亞馬遜上買協力廠商賣家的商品時,你甚至都注意不到這是協力廠商賣家的商品,你認為自己就是從亞馬遜上購買的商品。

 

未來零售業的戰爭

我們將會見證亞馬遜和穀歌之間異常激烈的競爭。兩者誰會最終勝出仍是個未知數,但是從長期來看,當市場足夠大時,兩種模式很可能會共同存在。

 

谷歌和亞馬遜的這些戰略會讓消費者購物更加方便,我認為這是一把雙刃劍。很多實體店將被淘汰,那些淳樸的街角藥店將不復存在。想要在這股科技浪潮中倖存下來,就必須用技術武裝零售業,即使是夫妻店也不例外。這並不是最理想的模式,但是總比一家巨頭壟斷一切要好。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