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首頁進場圖片

由小公司變成大企業的故事 3M如何成為世界品牌?

2016-11-16

3M,全名為明尼蘇達礦務及製造業公司,是一家聞名全球的美國企業,有著1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是世界公認的研發領域的先驅,在近日思略特發佈的全球1000家創新公司評比中,3M緊隨蘋果和Google之後,排名第三,是世界500強中最具活力的企業之一。

 

一百多年的時間裡,3M研發了近7萬種產品,涉及家庭辦公、醫療用品、商業清潔、安全防護、電子通訊等眾多領域。除了我們熟知的防霧霾口罩,像思高百潔布、高曼無痕掛鉤、Post-it報事貼等知名產品也都出自該公司,其產品和技術早已經融入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去。

 

如今,3M已經是一個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分支機搆,產品遠銷全球各地,年營業額超過3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那麼,它又是如何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的呢?

 

不僅是口罩公司的3M,是如何從一個小作坊變為商業巨頭的?

 

五個小夥伴的發財夢

1902年,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雙港市的5個年輕人決定合夥投資開一家公司。他們看中了該地區豐富的鐵礦石,於是就成立了一家採礦公司,並取名為明尼蘇達礦業和製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由於首字母都是M,該公司就來也就被簡稱為3M。

 

本以為可以開採到用來做砂輪的剛玉礦石,但是兩年下來,他們沒有搞到剛玉而是得到了一大堆不中用的鈣長石,根本就不適合做砂輪。此時,公司已經處於倒閉的邊緣,創始人決定放棄才採礦業務,轉而選擇了製造砂紙。

 

在開始的幾年間,3M公司的經營可謂岌岌可危,不僅沒有盈利,反而欠了很多的外債。1910年,新進的投資人Lucius Ordway決定把公司遷到聖保羅市,也就是現在總部所在地。

 

公司從麥克奈特的加入後開始好轉。1907年,威廉·麥克奈特以助理薄記員的身份加入3M公司,他看到了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後,向經理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想法並受到了賞識,遂被提升為會計師。在其帶領下,3M在1914年創立了第一個實驗室,並在同年推出了第一個獨家產品——Three-M-ite研磨砂布。

 

此後,3M公司逐漸走向正規,開始出現盈利。1916年,3M公司終於還清了外債,並給股東發出成立以來的第一次股利。

 

由小公司變成大企業的故事 3M如何成為世界品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網路)▲示意圖

 

小發明帶來大生意

用3M自己的說法是,每人起床後在3米內一定能看到它的產品:膠帶、報事貼、無痕掛鉤、百潔布、拖把…而就是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玩意,讓3M公司走向了輝煌。

 

1920年,已經小有起色的3M公司收到了一份訂單,對方不是要其公司的砂布而是礦砂樣品,這引起了麥克奈特的關注。麥克奈特和這位名叫奧基的人見了面,發現他發明了一種可以讓工人們在使用時擺脫灰塵困擾的乾濕兩用砂紙。麥克奈特看到了新的商機,於是就買下了奧基的專利,這也成了3M公司歷史第一個拳頭產品,3M從此名聲大振。

 

1925年,3M公司一名叫理查·德魯的員工去一家汽車製造廠做業務。在工廠裡他聽到了工人對噴漆時用於遮擋的膠帶的種種抱怨,於是開始私下獨自專研,發明了一種名叫「Scotch」的隔離膠帶,這成了3M第二款里程碑式的產品,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之後,理查·德魯又以此為基礎,發明了家喻戶曉的世界性產品─「玻璃紙+粘膠」的Scotch透明膠帶。

 

在此之後,3M公司又接連開發出了更多新產品,比如40年代發明的用於高速公路標識的Scotchlite反光膜,50年代發明的錄音磁帶和錄影帶,60年代的幹銀式膠捲、無碳紙、投影系統等。

 

到了80年代初,3M又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出世了,那就是聞名於世的Post-it報事貼,這個看著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東西,成了一個劃時代的品牌。它改變了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方式,使生活和工作變得更輕鬆,更有趣。一經問世,Post-it就暢銷全球,給3M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多年來,3M憑藉著成千上萬的小發明構築起了一家龐大的大公司。據統計,平均每兩天就會開發出3種新產品,並保證可靠的產品品質。作為一家多樣化的科技公司,其小發明無處不在,甚至在iPhone手機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由小公司變成大企業的故事 3M如何成為世界品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網路)▲示意圖

 

流淌著創新的血液

如果用一個詞來描述3M的話,那就是「創新」。這也是它能夠屹立百年而依然輝煌的原因。一個多世紀以來,3M公司已經成了一台不斷輸出創新血液的永動機,備受全球企業家的推崇。

 

作為3M公司文化的塑造者,威廉·麥克奈特曾經有這樣一句著名的言論:「切勿隨便扼殺任何新的構想,要鼓勵實驗性的塗鴉,如果你在人的四周豎起圍牆,那你得到的只是羊。」可見他對創新的重視程度有多深。

 

1948年,時任3M公司CEO的麥克奈特推出了著名的「15%規則」,他規定研發人員每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當然,「15%規則」給3M帶來了巨大的回報。除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營業收入,還讓公司招來了大批有創意有思想的員工,加強了3M作為「創新公司」的品牌建設。

 

除了鼓舞自家員工,3M的創新精神還讓多家公司直接效仿。而最有名的,是Google公司讓它的工程師把20%的工作時間用來做自己的專案。

 

不過,2001年至2005年,詹姆斯·麥克納尼的領導期間,3M曾一度進入了創新乏力期。在電氣工程學博士出身的喬治·巴克利接手之後,3M又開始了更加清晰的商業目標,重新回到創新的軌道。

 

關於3M防霧霾口罩

既然很多人認識3M都是源自於口罩,我們就說一下3M公司與口罩的淵源。

 

數萬種產品中,3M口罩能在中國如此火爆,實在是有些尷尬。每逢霧霾季節,人們臉上捂的那個並不太好看的「呼吸器」,其實很多都出自於3M公司。

 

追溯歷史,3M的個人安全防護產品已有40多年的時間。其生產製造口罩的初衷其實是職業防護,幫助採礦、冶煉或爐窯等工人應對苛刻的工作環境挑戰,為勞動者在不同條件下的有效防護和舒適效果。

 

早先,在有粉塵或有毒氣體環境中工作的人是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久而久之就會容易生病。18世紀末,開始有人設計用來防塵的口罩,而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防塵口罩使用的是無紡布材料,則起源於60至70年代的美國。

 

1967年,3M公司基於無紡布和靜電纖維濾棉的專有技術,開始設計和生產防塵口罩,經過近50年的發展,其已發展成為品種豐富、樣式多變、功能齊全的安全防護產品。

 

如今,3M防顆粒物口罩產品線已經十分全面,不僅提供不同認證類別和級別的產品,還有多種帶有額外功能的產品,如帶有3M專利冷流呼氣閥的口罩、帶異味減除功能的口罩、帶阻燃性能的口罩等等。在霧霾極為嚴重的北京,3M更是一直被人們當做一家「口罩公司」。

 

當然,能靠一件件小玩意把生意做得如此巨大的,也僅此3M一家,這也難怪它能成為眾多企業紛紛效仿的典範了。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