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首頁進場圖片

電信下一仗:手機支付整合

2014-12-21

電信下一仗:手機支付整合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以手機結合悠游卡、門禁卡、上班打卡、手機信用卡等的行動支付生活正在成型,台灣消費者不僅可將信用卡、電子票證透過空中下載(OTA)放進手機裡使用,未來,各類消費市場上使用的會員卡、紅利卡、積點卡,甚至娛樂票券等多種卡片及服務都可納入。

 

 

「未來手機將會比錢包更重要」

 

今年9月,蘋果端出ApplePay行動電子錢包,果粉可使用手機或手錶支付,還可直接在購物網站使用指紋辨識與單鍵付款,振奮消費市場;但礙於國內金融法規限制,台灣果粉不能使用蘋果推出的新服務。

 

 

觀察國內業者在行動支付的進展,中華電信今年10月下旬攜手萬事達卡、數家銀行機構、悠遊卡公司,推出行動支付服務,邀請民眾整合多張卡片於一支手機。

 

 

由於行動支付生態系統尚在起步階段,初期僅開放4款智慧機,包括HTC Butterfly 2、M8、Sony T2 Ultra 和Z2用戶申請,申請門市據點初步開放北部5家,已吸引不少嘗鮮用戶辦理新的SWP-SIM卡。

 

 

消費者期待,台灣電信業者或手機業者在行動支付上,能導入類似蘋果的指紋辨識功能,讓消費安全更受到保障。

 

 

不過,NFC行動支付生態複雜,包含SIM卡、手機、電信業者、TSM平台、銀行金融業者、零售業者、通路銷售業者、公共交通業者等,整體而言,台灣行動支付還是起步階段,目前全台可使用信用卡的通路點有30多萬個,可支援行動支付的僅占約24%,包括統一超、全家、IKEA等大型通路。

 

 

行動支付要壯大,有賴眾多業者一起「打群架」,才可望讓整個生態系統更成熟,透過雙重安全機制把關,降低風險。

 

 

調查機構資料顯示,2014年全球使用行動支付的人口有2億9110萬人,產值達3252億美元,年增38%;台灣共有3700萬張信用卡,平均每人有1.58張卡片,有45%的人使用過手機購物,顯見行動支付在台灣市場的潛力。

 

 

除了中華電信先推出的手機信用卡服務外,群信行動數位科技聯盟五大電信業者、電子票證及金融機構打造的跨電信TSM信託服務管理平台,即將在25日正式開台,促使行動支付市場百花齊放。

 

 

第三方支付專法力拚本會期通,網路業、金控及電信業都積極瞄準第三方支付專法通過後的千億元商機,電信產業密切注意法規動態,同樣開始為切入第三方支付做準備,將補齊電信業者的金流角色,可望整合行動支付、電子商務,成為電信業者在4G後的下一個主戰場。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分享: